《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表达方式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舞台化创作中,原生形态的民间舞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前提。它是民族民间舞创作的主体依托,浇灌着整个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和深远发展[1]。从原有的意义上来说,原生形态民间舞,不仅仅是指“学院派”中所谓的“原生形态民间舞”,而应强调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除此之外,原生形态民间舞,也不单单是某一个民间艺人或某一个艺术流派的民间舞蹈形态,恰恰是那些足够自然的形成与发展,或正走向没落的,或已经消失的,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自然衍生与形成的一种舞蹈形态。另外,对原生形态的民间舞来说,不只是因为它是舞台化创作的主要发展根源,更重要的是原生形态民间舞逐渐演变的过程本身,为民间舞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民间舞创作中,我们也要做到积极的学习与研究。本文以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来源与发展入手,结合情况展开阐述,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一、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来源与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艺术的主体呈现,主要展示的是最为自然的表达、是对生命意识最原始、最热切的呼唤和期盼[2]。舞蹈在最开始的原始时期,人们大多数只是简单地用手舞足蹈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与快乐。尤其是各族劳动人民,可以称为是民族舞蹈的先驱者和领路人,他们是一种舞蹈的主要载体,随着情绪的影响,高兴、喜悦、幸福或者节日的庆祝都是起舞的缘由,即便是在劳作的田埂间也能集体欢歌。这种方式在人民的劳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具体呈现,作为艺术文化,渗透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由于我国地势复杂,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各个民族之间也因为历史来源、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成就了民族自身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也因此使民族民间舞蹈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3]。

民族舞蹈不仅在民间被传承,也在社会生产中被广泛流传,主要取决于它产生于人民劳动期间,而且做到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经过人们不断完善和延伸,使它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生活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使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在历史的进步中更具有文化底蕴,流传至今是值得人们珍藏和爱惜的艺术宝藏,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的步伐,创造了更有价值的社会财富。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舞蹈更是人们生活或者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舞蹈的长远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乃至各国的友好发展。

二、分析不同民族的民间舞创作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之所以可以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千百年的轮回后依旧得以延续,主要归功于其具备的功能性特点,有些民间舞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有些则负责发挥文化教育传承功能[4]。但是,总体来说,它们在行使这些功能时,往往都不是直白、直观的体现,而是借助一些形式,或隐藏于舞蹈的动态规律之中,抑或是利用一些有意义的行为来进行舞蹈创作的总体魅力展现。

(一)蒙古族民间舞创作的表达方式

在蒙古族的民族民间舞蹈创造表达上,会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蒙古族常年生活在幅员辽阔的大草原上,主要生产方式就是以游牧为主体。因此,草场的品质是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维持生计的首要因素。在社会发展还没有实现工业化之前,蒙古族人民基本靠天吃饭,即使是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生活在草原深处的草原部落,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他们的舞蹈中,大部分是一些歌颂蓝天白云、草地河流、牛羊骏马等题材,但是,仅仅是对大自然的歌颂并不是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只有添加祈求安康、殷切盼望的美好表达才是其舞蹈的内在的感情[5]。

(二)藏族民间舞创作的表达方式

在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创造表达上,受其历史形态的影响,藏族一般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与蒙古族的分散不同,他们以聚集居住为主[6]。受历史上农奴制的影响,藏族有着严格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百姓也在社会制度的欺压下敢怒不敢言。另外,受高原环境、气候以及宗教等因素影响,长久以来,形成了如今藏族舞蹈“弓背屈膝”的体态特点。同时,藏族本身的团结精神也是民间舞的主要表达,例如,他们最具代表性的“锅庄舞”,其舞蹈本身动态结构和规律较为简单,节奏也相对缓慢沉重,它不仅是藏族同胞在节庆聚会上跳的传统舞蹈,更是藏族人们团结精神的彰显,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锅庄舞的“圆圈”形式展现包含了所有想说的语言,凸显了藏族同胞不矫揉、不造作的独特品质,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

(三)朝鲜族民间舞创作的表达方式

在朝鲜族民族民间舞蹈创造表达上,受其发展环境的影响,朝鲜族人民把哀怨、顽强、隐忍与抗争的多种感情,都融入舞蹈之中,由此才形成朝鲜族舞蹈个性鲜明的形态。但是,对舞蹈创作表达来说,很少有直接表现战争的方式,大多数体现的是坚韧的特质,以舞蹈动作结构以及独特节奏进行创作和表达[7]。即便是象帽舞、手拍舞以及假面舞这样节奏明朗、跳跃的舞蹈中,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坚韧的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汉族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表达方式

在汉族民族民间舞蹈创造表达上,受其封建思想的影响,汉族在历史上饱受封建礼教的思想残害,比如,早期的安徽花鼓灯多由男性表演,连女性的角色也由男性来完成,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过于严重,甚至是舞蹈上的情感表达都不能出现。由此可见,汉族早期女性在生活上承受着莫大的压迫和桎梏。但仍有小部分舞蹈在形态上暗示了“女权主义”的萌芽,女性的思绪与情感通过特殊的舞蹈表达进行传递。

民间舞蹈可谓种类繁多,色彩各异,文化背景和形态表达都呈现着多元化和历史性。花鼓灯、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东北秧歌、云南花灯等都是民间舞。人们以隐晦的表现方式,将心中的情绪和家国情感通过舞蹈本身的动态结构进行传递,不是一味地描述悲苦事件也不是直白叙事,其蕴含着深远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形态的映射,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

总之,我国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表达方式仍然欠缺舞台智慧,大部分民间舞喜欢就事论事的表现形式,即在一个舞蹈作品中将整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阐述得一清二楚,但是,却忽略了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特性[8]。民间舞的独特性应当是体现在其动态和本身形态上的,述事不是民间舞的特点,只有通过那些有意义的动态以及形式表达,才是传递舞蹈抽象情感以及民间舞创作的正确道路。因此,民族舞蹈家要对民族舞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正确地认识到民族舞具有的象征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并且在编排舞蹈时有充分的体现和展示,在实际的创作中加入现代元素,在技巧中融入现代元素,以及在情感的实际表达中表现时代性等一系列的创新表达方式的运用,不断促进民族舞与时代的有机融合,以实现我国民族舞进一步发展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1]张提振.民族民间舞创作中主体意识的表达[N].中国民族报,2019-09-06(006).

[2]冷涛.民间舞创作的意象性表达之“行”[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9.

[3]夏艺萌.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4]杨卫佳.民间舞创作探索[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5]潘力维.中国民间舞“风格图式”的运用与改造[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6]刘丽.“学院派”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7]胡金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变形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8]王艺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认知与体验课[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8.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医药 网址: http://zgmzy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1873.shtml


上一篇: 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
下一篇: 中医学论文_黔东南州中医药苗侗医药取得长足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